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学习两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 展现香港担当作为

  • 国际
  • 2025-04-10 02:42:06
  • 67
图: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昨日举行“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分享会”。\港闻报记者蔡文豪摄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新闻联)昨日举行“2025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分享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梁美芬、林顺潮、冼汉迪和黄锦良,全国政协委员邓健荣、查毅超和卢永雄,以及新闻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李大宏和新闻联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曾瀞漪一同出席会议,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的重要精神,探讨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角色与机遇。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林枬应邀出席。  是次分享会结合嘉宾宣讲与听众互动模式,分享内容涉及到香港由治及兴的积极变化,中美关税战下的国家应对与机遇,香港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等广泛议题。与会者在互动环节积极向主讲嘉宾提问,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气氛热烈。在场听众纷纷表示,通过对全国两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坚定了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对香港的角色与担当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分享会吸引逾150人参加。除了新闻联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会员以外,还有港闻文汇、新华社、中新社、紫荆杂志社、凤凰卫视、有线电视、AM730、中通社、NowTV、坚料网、巴士的报、广东电视台、灼见名家等媒体代表,赛马会、中电、太古、美心、煤气、港铁等企业传讯代表,以及树仁大学、城市大学等学生代表,展现了香港传媒界对全国两会精神的高度关注。\港闻报记者 龚学鸣  李慧琼:发挥传媒力量 说好“一国两制”故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分享参加两会感受时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更有底气与信心。过去的一年虽然非常艰难,国家依然实现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各类指标令人骄傲,尤其是去年城镇就业人数增长达1256万。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香港可以更好发挥国际化优势,她认为传媒界应该发挥更积极的力量,用外国人听得懂并习惯的方式去说好中国故事及“一国两制”的故事。除欧美国家外,更要向“一带一路”、全球南方以及中东地区开拓,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李大宏:国家各项部署与香港关系密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港闻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李大宏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香港的代表委员们向全国两会带去了香港声音。他说,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在特区政府举办的座谈会上提出,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要把握七个方面的重点,对于传媒界的各位同事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他希望传媒界同行认真研究政府工作报告,尤其是关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内容,他认为这些部署都与香港关系密切,值得高度重视。  梁美芬:加强宪法教育 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分享了参会体会。两会期间她提出四个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便为大湾区发展“拆墙松绑”,使大湾区各大城市的科技、知识产权、产学研发展共享普通法的优势。有关建议得到中央有关方面积极回应。她指出,法治是国家走向国际的重要工具,香港的国际调解院及普通法实践可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纷争解决方案与合约保障。香港须继续加强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宣传教育,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并将香港经验扩展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国家,协助打造国际级湾区。  林顺潮:将医疗旅游打造为经济新动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林顺潮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针对医疗卫生的具体措施。他指出全球医疗旅游市场快速增长,为香港提供发展机遇。香港医疗技术领先,设施完善,两文三语优势明显,具备成为国际医疗中心的潜力,对此他提出推出医疗签证、允许患者多次往返,并提供线上续签及陪同赴港便利等一系列建议。他相信香港借助背靠祖国、联通国际的优势,可将医疗旅游打造为经济新动力,实现医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查毅超:携手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科技园董事局主席查毅超指出,今年全国两会,国家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效能长远谋划、大力投放。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而且是通用技术,在几乎所有经济活动中都能够发挥作用,是香港应该大力发展的方向。香港发展人工智能,需要用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结合内地和国际最新技术,同时由官、产、学、研、投携手构建生态圈,不同持份者有机互动,共同培育人工智能成为香港在国际上最新一块“金字招牌”。  冼汉迪: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需求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冼汉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进一步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此,他提出两项具体建议,分别是关于推进河套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在前海企业与香港关联企业开展场景化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的建议。他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同两个齿轮,只有当齿轮咬合即需求对接与协同时,以及齿轮联动即两者相互促进与驱动时,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融合发展。  黄锦良:培育青年综合素养 适应发展需求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强调了国家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的战略布局,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认为青年人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主动走出校园,参与“专精特新”企业实习实践,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综合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邓健荣:发挥自身优势 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邓健荣指出,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已持续多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面临诸多挑战,直接影响到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所以今年的两会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港澳台工作部分除支持香港发展经济外,首次提及“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这是中央赋予香港的新角色。他认为香港为国家高水平开放及高质量发展做贡献,首先就要提升香港国际化优势,丰富国际化的内涵,除了发展和欧美国家的关系之外,更要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系,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同祖国一同发展,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卢永雄:继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巴士的报社长卢永雄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包括低空经济、商业航空、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和6G等,中国决意要在各个新产业领域做到世界第一。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与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指出,香港的独特优势可以助力国家的创新发展,鼓励香港的工商界和金融资本投资创科产业。他表示香港迎来了极其重大发展机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要努力做到世界一流水准,擦亮这个金漆招牌,为国家创新发展助力添光。  曾瀞漪:吸纳多元人才 迈向新时代国际化  全国政协委员曾瀞漪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的百年未有之大乱局之香港如何迈向国际化”为主题,指出两会之后国家领导人都宣示出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经济发展要“稳中有进”,她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香港要迈向新时代的国际化,首先要有更多的香港人包括内地来的朋友向政府部门出谋献策,提供多元思维,帮助香港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贡献国家所需。

有话要说...